行业资讯

2016/05/09

690

智慧家庭藏三大“卧底” 隐私安全如何保障?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智能化的世界,人们对于智能的理解也在发生改变。从很早以前出现的智能手机,到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无人机等概念,标志着智能设备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然而与此同时,用户的隐私问题也尾随而至,成为了现今科技界一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这几年,关于智能设备隐私方面的争议几乎从来没有停过。相关的报道接连曝光,但最后却都不了了之,似乎我们已经成为了地球上最不安全的一代。最近小米上线了其官方营销平台,终于解释了为什么最近MIUI的广告激增这一现象。有网友调侃称,小米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卖用户”了。

    而笔者却担心的是,小米这样“卖用户”,在用户的隐私安全方面是否会有风险。根据今年3月份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应用程序的广告将会导致智能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风险。而小米在自家MIUI上光明正大的植入大量广告,不知对用户安全方面是否已经做好相应措施。

    根据这件事,笔者也联想到了诸智能产品也正在或即将面临隐私安全问题。不妨跟着笔者一起看看,有哪些智能设备在隐私安全方面坑了用户一把。

    智能手机:最老生常谈的隐私问题

    智能手机的隐私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就有各大媒体报道智能手机的隐私问题。当时尤以Android手机在这方面的争议最为严重。我们知道,iOS是一个封闭的操作系统,因此在隐私泄露方面的风险要相对较校而Android则是开源移动操作系统,其系统漏洞、应用程序甚至是工业上的某些设计都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不过随着Android系统的不断迭代更新,再加上不少公司也推出了保护隐私的appAndroid手机的隐私安全性也在不断改进。在最新的Android 6.0中,用户已经可以在自行更改应用权限。再加上目前各大手机厂商也在产品中加入了指纹识别模块,对安全性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智能手机的安全性已经无懈可击。在手机广告方面,除了上述MIUI植入广告外,苹果也从iOS8起在设置中提供了“限制广告追踪”的选项,说明应用程序广告的确有以数据的形式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此外,还有随着近两年兴起的“各种Pay”的移动支付方面的隐私问题,甚至将直接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

中国物联网+智能建筑技术的行业平台

欢迎莅临上海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

联系我们

商务邮箱:

商务电话:

020-3825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2616室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