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行业经历了初创期、规范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地域由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推广,未来将普及农村、生态园、工业区等领域;技术由机电管理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随着时间、领域、技术三个维度的扩张,智能建筑覆盖领域逐渐增加,行业增速持续在20%以上。
2006-2020年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变化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建筑智能化行业分析报告》
建筑智能化行业需求旺盛
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新建设的建筑智能化,二是已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
2007-2013年,我国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年均增速在12%左右,以此增速来推算2014-2018年我国建筑业新开工面积;2012年,我国智能建筑系统的平均造价在60.38元/平方米左右,暂不考虑未来智能建筑规模化效应带来的单价下降因素以及通货膨胀因素,以此单价来推算2014-2018年的建筑智能化行业市场规模。
通过计算可知,2016-2022年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22年,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将高达5893亿元左右。
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新建楼盘是否是“智能化建筑”或者是“智能化”程度如何等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智能建筑是一个富有血脉和神经的生命体,未来,智能建筑是一个将数据变成图像和符号,将计算融入生活和学习,大数据的可视化和计算的逻辑化将成为未来智能建筑领域的焦点,智能化建筑已成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未来发展四大趋势
智能建筑前景广阔,光有政策的扶持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发展起来还是要靠“真本事”——过硬的技术支撑。智能建筑不仅仅是智能技术的单项应用,同时也是基于城市物联网和云中心架构下的一个智慧综合体。面对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作为智能技术与智慧应用的有机结合体的智能建筑,究竟会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一、技术应用扩展
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特点。智能技术通过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采用开环与闭环控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控制相结合的多模态控制方式,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图文并茂、简单直观的工作界面;通过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对人的行为、思维和行为策略进行感知和模拟,获取楼宇对象的精确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变结构的特点,具有自寻优、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和自协调能力。
二、信息服务共享
智慧城市中的云中心,汇集了城市相关的各种信息,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等方式,为智能建筑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应用服务。因此智能建筑要具有共享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能力,尽量减少建筑内部的系统建设,达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物联网应用扩大
简单来说,物联网是借助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智能建筑中存在各种设备、系统和人员等管理对象,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来实现设备和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远程共享。
四、三网融合
三网是指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数字通信网、以电话网为代表的传统电信网和以有线电视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网。智能建筑中,通过三网业务的融合,使建筑内部的人员不再关心谁是服务商,自由自在地获取各种语音、文字、图像和影视服务。
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各种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已逐步提高了适用性和工作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新的需求、设计和实施不协调、重建轻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