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大城市扩大了对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并建立起省、市、县三级网络,加强对城市重要区域的监控工作,如城市重点单位、居民住宅小区、城市出入口等区域,目的是震慑犯罪,协助侦查,维护社会稳定。视频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共安全,促进了平安城市建设。近几年,随着城市智慧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平安城市在技术上也面临升级的需要。
平安城市建设自从2005年在珠三角城市群拉开大规模建设的序幕开始,已经走过了13年。到目前,其高速发展的车轮完全看不到放缓的迹象,反而随着科技进步在持续演进,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今年深圳安博会,金鹏和海康威视都提出了平安城市3.0的概念,金鹏提出的是智慧型平安城市3.0,海康提出的是新型平安城市3.0+。那么什么是平安城市3.0,企业如何迎接智慧型平安城市3.0的到来,本文将从市场、投资、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十三五”期间我国把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2017年又提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特色智慧小镇,打造1000个特色智慧小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17年全国已有500多个城市启动或在建智慧城市,不算基础设施建设,仅仅在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预计2017年的投资规模就将达到3752亿元,而且未来五年(2017-2021)还会以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平安城市系统属于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的有机组成,同时又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创新城市治理模式的重要手段,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具有深远意义。虽然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涵盖了城市的方方面面,但以创新城市治理模式为目标的平安城市建设始终是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最迫切、最优先的选项。从最新的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已被列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国家标准委办公室下发的2016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其中,“公共安全视频资源采集和覆盖情况”、“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联网和共享程度”、“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情况”三项指标被列入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用于评价新型智慧城市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在投资方面,当前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市场更强调企业资本的介入,也就是政府需要企业投资更多,或是采用更有可能盈利的方式来补贴政府的财政支出,由此PPP逐渐成为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的主要投资和建设模式,它所表现出来的市场特点有如下几点:
1.项目投资金额巨大,动辄十几亿,甚至数十亿元,资金的投入之大让很多自身筹融资能力较弱的企业沦为旁观者。今年好些项目就完全变成了资金实力强大企业的角逐战场:喀什地区莎车县平安城市建设PPP项目(43亿元)、贵港市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25亿元)、凤凰县智慧城市建设PPP项目(20亿元)、克拉玛依市公共安全类PPP项目(12亿元)、庐江县智慧城市管理运营服务项目(10亿元)、高密市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天网二期工程)PPP项目(10亿元)和田地区“雪亮工程”建设PPP项目(10亿元),等等。
2.项目周期很长。PPP项目在前期所投入的时间会较普通项目多数倍,有些项目甚至还需要经过历时很长的PPP规划设计阶段。PPP项目要求的建设期一般在1年左右,但运营期较长,有8-20年,甚至有的是30年。一个企业能够生存20年已经是一件不易之事,更何况是一个项目。无疑这对企业的运营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系统运维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考验,同时对政府保持政策延续性也是一种考验。
3.项目应用范围广。由于PPP大多是打包的大项目,涵盖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泛,需要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较强,或有较好的产业链上下游运作能力。平安城市通常会有:城市数据中心、治安防控前端、卡口、电子警察、治安高空瞭望、人脸卡口、视频监控系统、云存储、视频联网共享平台、监控资源接入平台、智慧交通管理平台、高精度时空融合系统、运维平台扩容、视频会议系统、无人机系统、WIFI管控系统、网络安全系统、视频承载网络等相关设施设备及应用系统的建设或扩容。智慧城市通常包含: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平台、智慧政务综合平台、网格化智慧城市管理工程、智慧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系统、应急指挥、智慧消防、智慧党建、智慧环保、智慧交通工程、智慧市政、智慧公安、智慧水务、市民一卡通、智慧旅游、智慧产业园区、智慧物流、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公交、智慧停车、智慧人社等。
总之,从投资建设模式来看,智慧型平安城市3.0将是PPP、BOO、TOT等新型模式的大舞台,企业也将会从原来的项目承建商向项目投资人、项目运营商的角色转化。